文 | 地缘历史档案最好的配资官网
声明:本文内容综合了权威资料与个人观点,文末已注明相关文献来源及截图,敬请阅读时知悉。
---最好的配资官网
前言:
原本中美第二轮谈判似乎有所进展,美国成功从中国争取到了一部分稀土审批的宽松措施,而中国也准备恢复对EDA软件和航空发动机的采购意图。然而,局势却在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后发生了剧变,令整个谈判顿时失去了意义。此项命令禁止中企购买美国农田,直接将此前的谈判成果化为乌有。
特朗普声称这是出于“国家安全”和“粮食安全”的考虑,但不难看出,这一举措不过是一次为了政治效应而精心安排的表演。表面上,这项由91票通过的法案似乎有广泛支持,然而幕后的声音却完全不同:美联储、五角大楼、农业部乃至硅谷的科技巨头们,都在私下表示反对。
谈判最终破裂,中方宣布暂停回应,而美国一方面焦急万分,另一方面却仍在国内高唱“我们胜利了”。那么,这场所谓的“胜利”到底胜在哪儿,又输得多惨呢?
---
7月8日,特朗普签署农地禁令,他摆出了一副“国家安全不容妥协”的姿态。然而,细究之下,我们不难发现,中资在美国控制的农田面积,仅占全美总农田的0.0003%。换句话说,这个比例甚至比加州一个中等规模农场的面积还要小。
特朗普口口声声说要防止“敌对国家掌控美国粮食的命脉”,但实际上,加拿大、荷兰和意大利等国家对美国农田的控制面积远远超过中国。为何偏偏要针对中国呢?原因无非是,特朗普的关注点并不是真正的粮食安全,而是选票的安全。
随着2025年大选的临近,“对华强硬”成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一张王牌,尤其在美国中部的农业州,农民选民一直是他最为稳定的支持群体。通过这类举措,特朗普不必投入大量资源,就能在媒体的帮助下,塑造出强硬的对华形象,进而提升自己的支持率。
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·罗林斯甚至放言要“收回”中资已购买的农田,结果立刻遭到美国法学界的反驳:根据宪法第五修正案,任何私产的征收必须“公平补偿”,并接受司法审查。想通过一纸行政命令简单收回农田,并不是特朗普所能一言而决的。
更为严重的是,美国政府将农地交易纳入CFIUS(外国投资委员会)监管体系,这意味着从今以后,不仅仅是农地,任何涉及中国资本的农业项目都将被纳入严格审查,甚至可能会被无限放大。
---
6月10日,中美第二轮伦敦谈判达成了一个名为“伦敦框架”的协议,美国承诺放宽部分出口限制,中国则恢复了对稀土出口的审批。这一进展一度被外媒视为中美关系的缓和信号,成为了重要的外交节点。
然而,仅仅一个月后,特朗普便通过农地禁令将这一协议撕得粉碎。中方选择了沉默回应,显然,这场谈判中,谁不守承诺,谁就不再有谈判的资格。
与此同时,美国对中国的稀土管制进一步升级,许可证的有效期被缩短至六个月,并且要求所有美国企业提供最终用户清单,明确禁止任何军用用途。对于依赖稀土的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来说,这一举措无疑是当头一棒。几乎所有的美军装备,都离不开稀土元素,而中国掌控着全球约90%的稀土供应。
如今,美国的稀土库存只能支撑军工生产三到四个月。福特已经因为稀土短缺不得不暂停部分电动车的生产,特斯拉也开始加速将供应链转移到墨西哥。而苹果则发出警告称,若无法解决稀土供应问题,iPhone价格将会大幅上涨。
---
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并不仅限于这一项禁令。7月2日,他又宣布对14个国家加征关税,具体税率从25%到40%不等,涉及的国家包括日本、韩国、泰国、老挝、缅甸等。此举立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反应。泰国副总理直言:“我们将战斗到底!”日韩紧急召开会议,商讨反制措施,欧盟也威胁将对波音和美国大豆加征40%的报复性关税,印度更是提交了38项反制清单。
全球股市也未能幸免,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下跌了422点,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上涨了5.4个基点,企业股价直线下跌,投资者损失惨重。
在这场特朗普的“对外强硬”政策中,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美国企业,尤其是科技巨头。由于供应链、市场空间和国际合作受阻,他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。特斯拉已经加速在墨西哥建设新厂,计划彻底摆脱美国政策的风险。
更为尴尬的是,特朗普本想通过科技封锁压制中国,但实际上却加速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。而在全球多边关系方面,特朗普原本希望借“反华联盟”孤立中国,结果却是美国自己逐渐陷入了孤立的境地。
---
佳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